于是围绕这两个痛点,大型企业的协鑫、爱康、绿能宝等搭建了解决一个痛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创业企业的全民光伏、光伏云、淘顶网则搭建了同时解决两个痛点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他们担心,如此下去时间一长,将使欧盟本土的光伏企业因竞争失利而倒闭,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下岗失业。有业内人士表示,为降低双反对国内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应对双反的预案和举措,增强在WTO框架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致使欧盟太阳能行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同时使用清洁能源的步伐也有所放缓。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对欧洲出口额为9.14亿美元,同比下降28.4%。资料显示,欧盟新增光伏装机已由2012年的24吉瓦大幅下降到2014年的7吉瓦,占世界新增装机份额由74%下降至14.5%。记者通过对南通一家光伏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到,该企业从2011年欧美双反之初,就把产业链从利润率较低的电池、组件生产延伸到了利润率较高的电站开发,把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最优化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一系列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屋顶光伏电站项目等,全力占领终端市场。十三五期间,在补贴逐步下调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势必将迎来快速发展,但该项发电所需的核心部件,比如微型逆变器等,在国内市场还属于空白,几乎没有厂商能生产。
思路三:深入挖掘国内市场在开拓新兴国家市场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光伏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上述业内人士还对记者说,目前,由于光伏组件和系统成本急剧下降,0.8元/千瓦时的光伏上网电价在我国西北已经完全可以做到有利可图。然而,中国一线大厂海外大举扩产,连带使美、欧现货价格近期快速下杀,过去因贸易壁垒而成为高价市场的美、欧两地,目前价格扣除运费已几近与中国市场同价。
TrendForce集邦科技旗下新能源研究品牌EnergyTrend(集邦新能源网)预估,2017年将首见光伏需求几近零成长,严重供过于求恐使明年下半再现价格失序风暴,不仅组件价格2017年全年跌幅将超过10%,中上游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价格都可能再创新低,故明年各企业皆把降本列为首要目标,迎战2017年产业低谷。中美日三大市场需求同步衰退,整体供应链利润低于2016年受到中国2017年光伏指标略低于2016年度、美国抢装热潮稍减、日本趸购费率(FiT)持续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EnergyTrend预估,2017年前三大太阳能需求国排名将出现变化,崛起中的印度可能取代日本,登上第三需求大国的宝座。由于企业现金水位仍然紧张,EnergyTrend预估,企业将考虑以湿法、或是添加剂的形式量产黑硅产品。整体而言,产业供需失衡及终端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造成今明两年太阳能售价急遽崩跌,企业必须透过PERC与黑硅技术达成降本,甚至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
2016上半年中国市场的超额抢装、美印市场的大幅成长,推升今年总需求高达69.5GW(吉瓦)。林嫣容表示,单晶除在中国内需大展鹏图外,PERC也逐渐拓展出海外市场,2017年海外单晶市占将显著成长,全球单晶占比将由今年的23.5%上升到明年约32%,后市可期。
同时,因应价格将再度失序,产业链都将重新思考产品及营利模式的布局,未能提升竞争力的厂商将难以度过严苛市况。受惠于PERC产品的高性价比及领跑者计划加温,单晶市占率在今明两年持续提升,尤其明年5.5GW的领跑者计划中单晶占有率可能接近八成,推升单晶在全中国市占将接近四成。第三地产能释放、各地趋于同价此外,自2014年美国对两岸祭出「双反」制裁后,光伏电池、组件布建产能在东南亚以避开高额税率,并享有较佳的价格优势,第三地产能获利良好。整体而言,2017年光伏供应链由上至下利润都将低于2016年水平。
PERC放量领航单晶市占超过32%观察PERC产量变化,EnergyTrend统计,今年全球PERC产能已达13GW,产量却不到4.5GW,随着厂商产量、效率提升,2017年PERC产量有望倍增。价格崩跌,金刚线助多晶力挽狂澜2017年黑硅技术仍是金刚线切多晶产品的最大瓶颈,但由于价格崩跌在即、单晶市占率扩张,金刚线切多晶硅片已势在必行。林嫣容表示,无论是随单晶市占提升而增加单晶产能配比、导入金刚线或是黑硅产品、或因应趋势跨入下游或分布式市场,2017年企业定位都需更明确,以防止被边缘化的风险。然而,印度及新兴市场的成长幅度未能弥补中、美、日的需求衰退,一线组件厂为巩固出货,其2017年报价频破底,预估组件市场均价将由2017年初的US$0.38/W,跌至年底的US$0.33/W,不仅中上游厂商将面临极大亏损,一线组件厂也难维持过去15%以上的毛利区间。
EnergyTrend研究副理林嫣容指出,特别是对于在第三地只以生产电池片、代工为主力的台厂而言,利润将被持续走低的海外组件价格压缩,难见优势,须严防第三地产能反成企业营运包袱由于企业现金水位仍然紧张,EnergyTrend预估,企业将考虑以湿法、或是添加剂的形式量产黑硅产品。
TrendForce集邦科技旗下新能源研究品牌EnergyTrend(集邦新能源网)预估,2017年将首见光伏需求几近零成长,严重供过于求恐使明年下半再现价格失序风暴,不仅组件价格2017年全年跌幅将超过10%,中上游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价格都可能再创新低,故明年各企业皆把降本列为首要目标,迎战2017年产业低谷。第三地产能释放、各地趋于同价此外,自2014年美国对两岸祭出「双反」制裁后,光伏电池、组件布建产能在东南亚以避开高额税率,并享有较佳的价格优势,第三地产能获利良好。
2016上半年中国市场的超额抢装、美印市场的大幅成长,推升今年总需求高达69.5GW(吉瓦)。价格崩跌,金刚线助多晶力挽狂澜2017年黑硅技术仍是金刚线切多晶产品的最大瓶颈,但由于价格崩跌在即、单晶市占率扩张,金刚线切多晶硅片已势在必行。中美日三大市场需求同步衰退,整体供应链利润低于2016年受到中国2017年光伏指标略低于2016年度、美国抢装热潮稍减、日本趸购费率(FiT)持续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EnergyTrend预估,2017年前三大太阳能需求国排名将出现变化,崛起中的印度可能取代日本,登上第三需求大国的宝座。然而,中国一线大厂海外大举扩产,连带使美、欧现货价格近期快速下杀,过去因贸易壁垒而成为高价市场的美、欧两地,目前价格扣除运费已几近与中国市场同价。整体而言,2017年光伏供应链由上至下利润都将低于2016年水平。同时,因应价格将再度失序,产业链都将重新思考产品及营利模式的布局,未能提升竞争力的厂商将难以度过严苛市况。
然而,印度及新兴市场的成长幅度未能弥补中、美、日的需求衰退,一线组件厂为巩固出货,其2017年报价频破底,预估组件市场均价将由2017年初的US$0.38/W,跌至年底的US$0.33/W,不仅中上游厂商将面临极大亏损,一线组件厂也难维持过去15%以上的毛利区间。受惠于PERC产品的高性价比及领跑者计划加温,单晶市占率在今明两年持续提升,尤其明年5.5GW的领跑者计划中单晶占有率可能接近八成,推升单晶在全中国市占将接近四成。
林嫣容表示,单晶除在中国内需大展鹏图外,PERC也逐渐拓展出海外市场,2017年海外单晶市占将显著成长,全球单晶占比将由今年的23.5%上升到明年约32%,后市可期。PERC放量领航单晶市占超过32%观察PERC产量变化,EnergyTrend统计,今年全球PERC产能已达13GW,产量却不到4.5GW,随着厂商产量、效率提升,2017年PERC产量有望倍增。
整体而言,产业供需失衡及终端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造成今明两年太阳能售价急遽崩跌,企业必须透过PERC与黑硅技术达成降本,甚至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在明年全球组件价格将更趋一致下,第三地产能的决胜并非取决于产能多寡,而是能否产出单晶或单晶PERC等差异化产品。
EnergyTrend研究副理林嫣容指出,特别是对于在第三地只以生产电池片、代工为主力的台厂而言,利润将被持续走低的海外组件价格压缩,难见优势,须严防第三地产能反成企业营运包袱。林嫣容表示,无论是随单晶市占提升而增加单晶产能配比、导入金刚线或是黑硅产品、或因应趋势跨入下游或分布式市场,2017年企业定位都需更明确,以防止被边缘化的风险他们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补吸光策略构建了一种具有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实现了12.7%的光电转化效率,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纪录。■最新发现与创新近日,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年来,陈永胜教授团队对有机光伏器件材料筛选和构筑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可溶液处理的高效率寡聚物型分子活性层材料,并于2015年获得了超过10%的光电转换效率。最近,陈永胜教授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等合作,以在可见和近红外区域具有良好互补吸收的BDT类寡聚分子和卟啉类小分子材料分别作为前电池和后电池的给体材料,采用与工业化生产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制备得到了高效的有机太阳能器件。
经过工艺优化,最终实现了12.7%的验证效率。基于该思路,团队研究人员以寡聚分子/聚合物分别作为前后电池单元,制备得到了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1%的叠层有机光伏器件。
近日,该成果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上。其作为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成本低、柔性高、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方面远远优于传统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包括高分子)材料作为半导体材料,通过光伏效应产生电压,进而形成电流,实现太阳能发电。考虑产业化的要求,使用具有不同光谱吸收范围的活性材料制备叠层光伏器件是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包括高分子)材料作为半导体材料,通过光伏效应产生电压,进而形成电流,实现太阳能发电。经过工艺优化,最终实现了12.7%的验证效率。
基于该思路,团队研究人员以寡聚分子/聚合物分别作为前后电池单元,制备得到了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1%的叠层有机光伏器件。考虑产业化的要求,使用具有不同光谱吸收范围的活性材料制备叠层光伏器件是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他们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补吸光策略构建了一种具有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实现了12.7%的光电转化效率,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纪录。近日,该成果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多年来,陈永胜教授团队对有机光伏器件材料筛选和构筑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可溶液处理的高效率寡聚物型分子活性层材料,并于2015年获得了超过10%的光电转换效率。其作为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成本低、柔性高、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方面远远优于传统太阳能电池。